依內政部統計,今年3月老年人口比率來到15.5%。
國家發展委員前年推估,2026年老年人口將超過20%
與日本、南韓、新加坡及歐洲部分國家同列為「超高齡社會」,但依現在人口結構的變化,超高齡社會恐提前到來。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5月底,90歲老年人口已達到14萬3,322人,且每年人數都在創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90歲以上老人的子女,也多半超過65歲
形成「年輕老人」在奉養「老老人」,且未來趨勢更是如此。
「老老照顧」會逐漸成為主流,65歲左右的「年輕老人」如果健康狀況不錯,就要照顧老伴或更老的父母親。
人口結構的改變將使得「打造全齡宜居生活環境」顯得異常重要
不只公共政策、社會組織、和職場文化需要進行改革
大家都注意的商業模式和市場開拓也必須儘快進行優化才能搶得先機。
高齡化浪潮的席捲而來,不僅改變了台灣的社會人口結構,更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等外在環境產生直接影響
而社會型態的轉變也強迫各縣市政府必須提早面對及做準備。
對政府而言,如何因應高齡化的社會問題與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成為各縣市政府的重要課題。
今年初的「銀髮樂齡,活力未來論壇」中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蔡晏潭針對銀髮樂齡宅的商機與挑戰這項議題表示
「銀髮友善宅可能是未來最大的內需市場」
從台灣、日本、中國大陸等地發展經驗來看,整個市場劃分為四大塊
包括住宅市場、長照產業市場、社會住宅市場、社會福利市場
其中全齡宅涵蓋「醫療產業」、「產後護理產業」、「銀髮產業」、「旅館業」四大產業的連結開發案
是高挑戰也是高門檻商機。
雖然高齡社會的到來有許多議題需要被解決,但所形成的市場也相當可觀
而且不僅僅是區域性商機,若能思考如何化危機為契機,掌握需求與解決方案的提供,相信全球性市場可期。
-----------------------------------------------------------
撰稿人 林凱祥
是房東也是租客、媒體混血行銷人
現任易福網行銷長、經濟日報特約記者。
關注社會責任、企業永續策略及創新服務市場
走訪各產業見識不同商模下來,認為企業須將非財務績效表現融入自身營運規畫,才更能創造長期的價值。